·共工财经局

嘀嗒出行的上市之路没有“顺风车”(图文)

中访网财经 95覽
设置

6月1日,随着高考临近,嘀嗒出行发起了“2023高考全民云送考”的活动,一时间吸睛无数。但是在营销活动之外,人们也在关注嘀嗒出行近期的上市动作。今年2月20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,这是其继2020年10月和2021年4月以来第三次冲击IPO。

然而4月28日,证监会国际部下发文件要求嘀嗒出行就协议控制架构、股权变动情况、主要股东基本情况和个人信息保护、数据安全情况共计四个部分提交备案补充材料。尽管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是顺风车,但是上市之路却没有“顺风车”给它乘坐。

净利率腰斩,市占率下滑

嘀嗒出行招股书最令人注意的是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率大幅度下滑。数据显示,2020年、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前三个季度,嘀嗒出行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.4亿元、2.38亿元、1.85亿元和6540万元,经调整净利率为45.5%、30.5%、31.6%和15.3%。2021年的招股书数据显示,2018年和2019年嘀嗒出行经调整纯利率则分别为29.7%及48.6%。这表明自2019年以来嘀嗒出行的净利润就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,2022年前三季度更是直接腰斩。

有分析认为,嘀嗒出行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之所以下滑是因为其销售费用率上升。数据显示,嘀嗒出行的销售费用率从2020年的30%上升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41%,提升了11个百分点。

但是从具体数字来看,嘀嗒出行2021年前三季度和2022年的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相当,甚至后者略低一些。这是因为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大幅度下滑才导致销售费用率有所上升。数据显示,嘀嗒出行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了26.63%。

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,嘀嗒出行的解释是受新冠疫情影响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报告,2019年嘀嗒出行在国内顺风车市场的市占率为66.5%,但是到了2021年仅为38.1%。虽然嘀嗒出行仍然维持在第一的位置,但是与第二位的差距仅有6.6个百分点。

不仅如此,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,嘀嗒出行顺风车搭乘量为7210万次,而哈啰出行此前披露的2022年顺风车业务完成订单为1.5亿次。2022年顺风车市占率第一的位置或许要易主了。影响嘀嗒出行业绩的恐怕不仅仅是疫情,还有来自同行的竞争。

饼越画越小,顺风车市场前途不明

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,2026年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预计将达到758亿元。然而,此前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计到2025年顺风车市场交易总额将从2019年的140亿增至2025年的1139亿。为何网约车市场的预计规模越来越小了?这或许和网约车处于“灰色地带”有关。

据传嘀嗒出行的创始人宋中杰在路上看到不少私家车只坐一两个人,其他位置都是空着的,于是就萌生了把这些空位利用起来的想法,从而开发了网约车的业务。顺风车业务的本意是帮助车主将空位利用起来,同时也可以让乘客以相对实惠的价格坐车。

2020年,交通运输部列举了判定“顺风车”的四个标准以区别于“网约车”:1.应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、事先发布出行信息。2.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合乘车辆3.不以盈利为目的,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4.每车每日合乘次数应有一定限制。

然而,尽管有了判定标准,但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并没有相应的约束力,导致常常出现以“顺风车”之名行“网约车”之实的现象,而车主又不受“网约车”相关规定的约束。因此,顺风车免不了被整改或投诉。

早在2020年12月,嘀嗒出行就被被交通运输部约谈,指出其“附近订单”功能偏离顺风车本质,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,要求整改。

2022年8月,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其在嘀嗒出行上的订购“两单合拼”,但车上实际有三个订单。向商家投诉后,嘀嗒出行只退回订单费用,但是对于消费者担忧的“违规多拼发生事故后由谁来负责”的问题没有回应。截至目前,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达12000条,类似的“违规多拼”问题屡见不鲜。招股说明书同样显示,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已累计发生57起行政处罚案件。

在合规问题上“擦边”不仅会让消费者流失,也会动摇市场的信心。但是嘀嗒出行更致命的问题在于其业务范围狭窄,2022年前三季度顺风车业务的营收占比就达到了91.1%。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味着一旦顺风车市场风向有变,嘀嗒出行可能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。(内容来源|商业华观)


海报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