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共工社全球供稿系统

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

共工新闻社主管主办

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财经局 > 产业资讯

Lavazza三度携手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以咖啡之名致敬网球精神

2025-09-30 来源:网易财经 阅读:
扫一扫分享阅读
复制
2025年9月,上海——有着130年历史的意大利咖啡品牌Lavazza正式宣布,第三次以官方唯一咖啡品牌荣誉赞助商的身份牵手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。这场于9月29日至10月12日举行的ATP1000级赛事,不仅是北美和欧洲之外唯一一站大师赛,更是Lavazza推动咖啡与网球持续合作的第三年。

\

这一次,Lavazza拉瓦萨以"网球赛事"为灵感,推出多款创意饮品,吸引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网球文化。

2024年,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吸引了超过22万人次观众到场观赛,创历史新高,其中近七成来自上海以外地区;意大利网球新星扬尼克·辛纳则在男单决赛中以2:0战胜德约科维奇,首次夺得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冠军,使赛事关注度达到顶峰。

说到辛纳,就不得不提及他与Lavazza之间的情谊。Lavazza与辛纳的合作始于2018年,当时辛纳的世界排名仅为第140位。次年,辛纳便赢得米兰下一代ATP总决赛冠军,开启传奇征程。2024年,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夺冠后,辛纳又斩获包括澳网、温网在内的8项冠军,成为ATP年终世界第一。从青涩新星到世界冠军,辛纳不断前进的成长轨迹也印证了Lavazza品牌对卓越精神的持续追求。

\

2025年,Lavazza再次在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中推出两款针对网球爱好者的全新饮品:HPP苹果活力美式与花青素满贯美式,前者以冷榨工艺保留苹果清甜,搭配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的果香,接近鲜榨的口感满足运动后的补水需求;后者则融合蓝莓、蓝靛果等4种莓果,每杯花青素含量达10mg,精准契合运动人群的健康目的。除此以外,Lavazza拉瓦萨还结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,推出金桂龙眼水牛乳拿铁和金桂牛乳径山抹茶两款饮品。百胜中国首席顾客官、Lavazza中国总经理陈琦表示:"从温网到上海大师赛,Lavazza始终相信,咖啡的醇香与网球的激情能碰撞出跨越文化的共鸣。" 据悉,2025年中国运动咖啡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亿元,Lavazza通过“功能+场景”的产品策略,抢先布局运动赛道。

\

赛事期间,Lavazza创新玩法,购买指定套餐可获赠限量版网球主题周边,并可参与赛事门票抽奖。此外,在旗忠网球中心现场,Lavazza共计布局了5个点位:主广场,主球场,美食天地等地,以“运动+科技”为核心,推出两大创新体验覆盖全赛期,通过设置主题快闪店,结合AR技术打造虚拟网球场等营造激情运动氛围,观众可通过扫码参与“隔空对战”游戏,赢取定制礼品。这一举措不仅延长了消费场景,也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触达更多线上用户。

\

Lavazza的网球情缘始于2011年温网,自那以来,Lavazza品牌逐步与多项国际网球赛事建立合作关系:2015年起成为法国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合作伙伴,近年又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开始合作上海网球大师赛和马德里公开赛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1年,Lavazza成为了ATP年终总决赛的白金合作伙伴,该赛事举办地正是Lavazza的故乡——意大利都灵。

今年,Lavazza与上海大师赛的再一次深度合作,展现了体育营销从“品牌曝光”向“场景体验”的进化。通过科技互动、创新制作等方式重新定义咖啡品牌在体育赛事中的角色——不仅是赞助商,更是文化体验的共创者。随着赛事推进,这种“咖啡+运动”的跨界模式,或将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。

Lavazza对体育的投入,始终贯穿着“激情、国际视野和追求卓越”的精神。正如品牌所言:"一杯咖啡的诞生,与一次网球发球一样,需要精准的力度与完美的节奏。"2025年,Lavazza将继续以咖啡链接全球网球爱好者,用每一口醇香见证冠军的诞生。


 

作者:佚名    责任编辑:刘晓燕

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共工新闻”或“来源:共工新闻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(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);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,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,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,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“来源:共工新闻”或“来源:共工新闻”。违反前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,即使注明“来源:共工新闻”及/或标有“共工新闻”水印,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;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,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“共工新闻记者XXX摄”或“共工新闻记者XXX摄”的图片作品,否则,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。

3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共工新闻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4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※网站总机: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:zhidaoribao@gmail.com 。

  • 推荐阅读
  • 最新阅读

Copyright 2015-2025 国际标准刊号:ISSN 3006-8959 承印人、出版人: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:zhidaoribao@gmail.com.

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

关注X(原推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