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尼共工新闻社讯(龚全元 整理)中国(福建)寿宁著名文博工作者、被誉为“桥痴”的龚迪发先生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5年8月26日辞世,享年76岁。

龚迪发,1950年生,系福建寿宁龚载公后裔第27代,寿宁县南阳村人。曾任寿宁县博物馆馆长、县旅游局副主任科员,研究馆员,寿宁县劳动模范。1975年参加工作,2010年退休。

在四十余年的文博生涯中,龚迪发始终坚守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线。他是全国文博重点课题《宁德市木拱桥考古调查与研究》的骨干成员,参与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组,负责编写《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与传承》一文,并推动该项目于2009年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他著有《福建木拱桥调查报告》,并征集到国家二级珍贵文物“桥约”。

多年来,他积极向社会推介廊桥文化,先后应邀参加第一届至第七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。2001年曾登上央视四套《虹桥寻踪》,2017年又在央视一套《我有传家宝》节目中亮相。《福建日报》曾以《寿宁桥痴》为题报道其事迹,宁德电视台摄制了专题片《桥痴——龚迪发》。

除木拱桥研究外,龚迪发还深度参与地方文保与文化工程。他撰写了张高谦陵园、寿宁报祖寺大殿申报省级文保单位的文本,取得良好成效;参与编纂《寿宁县志》《寿宁文物》《寿宁文化志》及《纪念张高谦牺牲四十周年纪念册》;还主编《闽东契约文书(寿宁卷一二部)》并于2024年出版。他在寿宁举办过首届文物拓片展,并在《中国文物报》《福建文博》《处州廊桥》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。

退休后,他将余热奉献于龚氏文化的挖掘、整理与编纂。自2000年至2018年,主编《中华龚氏通谱·福建寿宁载公之支谱(上卷人文篇、下卷世系篇)》,历时9年终成巨著。2015年,该成果获中华龚氏历史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龚望生高度赞扬,并被指定为全国各地龚氏修编宗谱的重要范本。龚迪发还担任中华龚氏历史文化研究院高级专家顾问、福建省海峡姓氏源流研究会龚氏委员会高级顾问,2023年获评“福建龚氏模范宗贤”。

二十余年来,他陪同国内外专家学者、媒体人士前来寿宁考察廊桥累计达300余人次,在木拱桥的挖掘、研究与保护,以及地方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贡献,成果累累。

龚迪发的一生,诠释了对文化遗产的执着守护与不懈追求。他的离世,是福建文博界、也是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大损失。

作者:龚全元

供图:印尼共工新闻社图片库